当前位置:对外交流 > 地方医学会 > 内容

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学会 医心为民

上海市医学会成立于1917年4月2日,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地方医学会,上海市科协“五星级学会”,上海市民政局“5A级社会组织”,以及“上海市品牌社会组织”等多项殊荣,荣登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庆建党百年,展组织风采”“百佳社会组织”群英谱。学会以党建强会为统领,团结带领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秉承“百年学会、医心为民”的宗旨,落实“创新、引领、惠民、规范”工作方针,坚持疫情防控和建设发展两手抓,丰富“东方”系列会议、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基地、青年人才培养、医学人文之家五大品牌内涵,为“十四五”新征程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筑人民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会各专科分会委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响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援鄂号召,在出征武汉的562位医师中,有分会委员54位、学会会员236位,遍及31个专科分会;更多的上海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战在本市发热门诊、疾控流调等抗疫一线,为两千万市民筑起坚强的“上海堡垒”。

2020年1月23日小年夜,武汉封城。学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向全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慰问,并叮嘱大家加强自我防护;1月29日又发布慰问信,向全市医务工作者和援鄂医疗队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及最诚挚的问候。1月29、31日和2月1日,徐建光会长带队走访了本市部分医疗机构,向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并带去了对援鄂医疗队员及其家属的慰问。

学会充分发挥拥有3本医学专业期刊和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疾病诊疗经验,提供防疫科普知识,进行医师心理疏导。如在《中华传染病杂志》预发表了由30位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共同完成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即“上海方案”。共识的发布对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会还邀请奋战在沪、汉抗疫一线的上海各专科领域权威专家为学会微信公众号“学会专家沪汉战‘疫’心得”栏目撰写发表系列专题文章,阐述临床诊疗心得,指导临床研究与实践;网络直播连线沪汉两地的上海重症医学专家,交流患者救治的实战经验。学会还推出“众志成城抗疫情,坚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宣传抗疫中涌现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在学会理事会上表彰在沪汉抗疫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感染病、呼吸病学、急诊医学、精神医学、危重病专科分会,授予其“2020年上海市医学会抗疫先锋专科分会”荣誉称号,弘扬医界正能量,彰显抗疫精神品格。

规范组织建设,创新会员服务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学会落实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以及专科分会按期换届工作,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学会以“科创中国”为引导,依托专科领域特色和组织优势,以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契机,探索搭建跨界融合的分会平台,力争打造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枢纽。2020年,依托学会官网升级,初步完成分级分类会员体系的搭建,并通过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会员入会流程,创新会员服务渠道,为会员提供多样化、精准化服务。

打造“东方”品牌,强化学术引领

学会始终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医学学术活动。自2007年起学会先后创立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东方内分泌-糖尿病会议等36个“东方”品牌会议,覆盖48个医学专科,并举办大规模、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合作的学术会议千余场;倡导整合资源、协同办会新模式,重点推进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交流联动,及“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疫情发生之后,积极创新会议组织形式,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术盛宴。“东方”品牌会议为广大医师与全国乃至世界顶尖专家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为医生们了解前沿学术进展、掌握最新医疗技术、提升医学专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立医学科技奖,助力科技创新

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学会自2002年起设立了上海医学科技奖,旨在立足上海医学科研前沿,积极推动医学创新发展、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从2009年起增设“成果推广奖”和“社区卫生奖”,旨在推动历年获奖项目中的适宜技术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或与市级医疗机构联合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使一批适合在社区开展的适宜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上海医学科技奖设立近20年来,学会对1036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了奖励,其中一等奖106项、二等奖291项、三等奖567项,成果推广奖46项,社区卫生奖21项,青年奖5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共有31项次。此外,上海医学科技奖的获奖项目后续有325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09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4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护佑人民健康

学会充分发挥科普“老品牌”和“新媒体”优势,向百姓传递医学常识、健康养生、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科普信息。“健康方向盘”和“架起彩虹桥”是学会两大老牌科普线下活动。活动中,学会带领专家走进社区、走向基层,多模式、全方位为市民提供优质、有效的健康科普服务,拓展了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学会还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凸显线上科普优势,尤其在疫情期间,推送科普推文151篇,既注重了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防疫知识宣教,又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居家的分类科普推送,还就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和正面引导,让普通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全面获得防治新冠肺炎和居家健康管理的知识,获得广泛好评。

建立青年人才库,夯实人才之基

学会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医学科技人才的培育和举荐。围绕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学会打造了“青年菁英”人才推荐选拔、上海医学科技奖青年奖评选、优秀青年委员评选、《上海医学》杂志春蕾计划、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等一系列项目,努力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平台,激发青年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促进青年医学科技人才成长,推动人才资源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夯实新时代医学创新发展的人才之基。

建设医学人文之家,坚守初心使命

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学会大力传承和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引领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健康中国伟业。每年的“中国医师节”举办系列庆祝活动,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医学科技工作者中形成价值认同和精神感召。自2019年起,学会在移动电视媒体平台连续开设“百年学会,医心为民”栏目,以学术、科普等为主题,积极宣传在学会成长的医学专家、科普精英。2021年,学会回顾了“百个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用百个医学科研创新成果,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厚礼。学会通过不断弘扬百年医心正能量,努力建设一个有担当、有温度、有情怀的医学人文之家。

发挥智库优势,勇担社会责任

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学会尊重科学、客观公正、依法开展各类医疗鉴定,坚持鉴定专家和鉴定工作人员两支队伍的建设,举办各类培训会。为贯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建立医疗工作长效考核机制的工作要求,学会对区医学会的鉴定工作进行考核。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委托,承担本市首次开展的新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论证、高端医疗设备配置专家论证、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优秀项目及“职工科技创新之星”评审等工作,制定本市手术分级目录、限制类技术培训基地标准等,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学会致力于医疗服务标准制定和质量保证,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发展与创新,并为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协助推进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